元宵刚过,作坊、店铺便同时开工了,戴星予给大家都意思地发了个开工利是,也不多,一人也就200文钱。
过年期间,戴星予抽空画好了房子的详细布局图。她最终放弃了建造经典三进院的想法,总觉得在村里建起高墙大院,会让自己和村子之间产生一种无形的隔阂。
新房依旧采用了坐北朝南的朝向。戴星予虽然不懂风水,但她相信老祖宗的说法一定有道理,毕竟他们对风水的研究向来透彻。
房子的布局在戴家老屋的基础上做了些微调,增设了一些功能房。凹形门楼朝南,打开大门后,迎面会立一块石雕影壁。想到凌裕的玉佩和两人的玉簪,她决定影壁的图案就用仙鹤雕花。
进了大门便是前厅,平时亲戚朋友来访就在这里招待。村里人并不讲究隐私,白天大门基本都是敞开的。将待客厅设在前厅,是因为戴星予曾到华南一个靠东的地区旅游时,参观过一座百年老宅。那座老宅也是在前厅招待亲朋好友的,至今仍有后世子孙居住,她特别喜欢那种热闹而亲切的氛围。
前厅两侧的房间暂时定为客房和下人房。房门开在朝北的位置,给前厅留出更大的空间。天井两侧各有两间厢房,还增设了耳房。东厢房其中一间用作火房,另一间堆放柴火和农具等。耳房则用作冲澡房。
西厢房暂时未定用途,但戴星予还是打算按客房来布置。旁边的耳房则用作茅厕。她思索了几天,决定将茅厕隔成前后两间。前边是茅房,后间挖出茅坑,再在茅坑上盖上木板以防异味。
至于排水,她的方案是在房子两侧挖排水沟。火房和冲澡房的水直接流向前边的溪流,而茅坑的污水则通过铺埋陶管引入后山的渗水坑。
天井直进便是后厅,这里是家人活动的场所,摆放条案用于祭祖、日常用餐和家庭会议等。后厅两侧的房间作为大房,一间留给凌裕的父母,另一间戴星予本想着是给留着给戴家父母住的,但是戴父戴母都拒绝了,因为这里本就是戴家村,他们自己的家就在这里。那就先空置着吧。
后厅两边的角落各开一道门洞,连接屋后的庭院。正房计划搭建三间,并搭配两间耳房。三间正房她只打算和凌裕两人使用。中间和东侧的正房连同耳房打通,两间正房之间开了个门作为连接。
中间的房间和澜庭院一样,摆上桌椅和床榻,用作日常小憩;东侧正房是两人的卧室;耳房则建成浴室和茅房。西侧厢房是她和凌裕的书房,耳房计划用来存放一些物品,算作是库房吧。
东西两侧共四间厢房,厢房和正房正好围出一个不大不小的庭院。将来在这里种些花草树木,戴星予此刻都能想象出那种惬意的生活场景。
正月十八,戴星予的新房子正式动土。她请了各位叔伯们吃了顿饭,随后便开始挖地基。戴星予被戴母指挥着完成各种祭拜仪式后,便匆匆赶去了作坊。
她现在住的院子也在加建中。戴星予在房屋两边各加建了东西厢房,每边各两间,再通过檐廊将东西厢房和原来的房屋连接成一套,并在檐廊尽头两侧各开一道门,方便通往后院。接着,她在东西厢房后头盖了两排共八间较小的厢房,与北角的茅厕相连。后院还加盖了一排后罩房,与冲澡房连接在一起。
最后,她在院子正前方盖上门楼,将两侧的小厢房和东西厢房连接起来。就这样,原本的三间连排屋变成了三进院。戴星予将原来的火房搬到了东厢房,而原来的火房经过修整后改为了房间,这三间正房将来会作为办公区使用。
两处院子同时开工,戴父找来了将近一百人。旧院子这边大概半个月就能完工,而新院子则需要三个月。竹坊这边的院子建好后,杨钰韬几人就可以正式搬过来了。戴星予也问过宋景和几人是否愿意住在这里,但他们并无此意,戴星予也就随他们去了。
二月初八,竹坊这边的房子正式修整完工。戴星予依旧住在原来的里屋,不过堂屋已经摆放好三张桌案,正式作为办公室使用。原来的火房则改为了会议区,里边摆放着一些样品,还有一张长方形实木桌和数张靠背竹椅子。